海景店咨询电话:88979088 / 88979233 时尚店咨询电话:85750667 / 85771961


    艾灸养生||明天立秋 秋来伏不去,『祛湿热』的最佳时机!

    点击数:611,时间:2016-07-30


    立秋也就意味着暑去凉来。秋天开始,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不过总体来说,此时暑气难消,还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,因此我们也要需要注意,当然立秋作为秋天的开端,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应该适时的做出调整。


    从夏季过度到秋,尤其是在饮食调养生应该注意祛湿养脾胃,还应该要注意滋补以弥补夏季的消耗。


    立秋 养生保健重在祛湿健脾防阴暑



    “湿气通于脾”。


    立秋后天气仍热,且雨水多,常暴雨成灾。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,地上多水湿,湿热交蒸,合而为湿热邪气。因脾喜燥恶湿,湿邪留滞,最易困脾。湿为阴邪,易阻遏气机,损伤阳气,致脾阳不振,运化无权,水湿停聚,发为水肿或腹泻,加之人们喜食生冷瓜果、冷饮,更助湿邪,损伤脾阳。


     


    采用艾灸并搭配穴位按摩的养生方法。立秋期间艾灸并按摩丰隆、足三里、脾俞等穴位,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。丰隆穴是化湿要穴;脾俞可健脾和胃;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、通经活络。



    立秋遭遇“秋老虎”,体弱须防中“阴暑”


    初秋天气虽有了凉意,但还有末伏没有过去,所以形成了一种立秋时节独特的气候现象——白天天气炎热,而早晚却比较凉爽。在早晚温差大的时节,往往会出现中暑频发的现象。


   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,有阴、阳之分。


    何为阳暑?


    阳暑是由酷热所造成。由于暑热伤人,耗气伤阴,暑又多夹湿,所以阳暑的主要症状有发烧、浑身困重、出虚汗、腹泻、头昏,甚至昏厥、抽搐等。



    何为阴暑?


   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,或饮冷无度,中气内虚,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。是由于静而得之,故名“阴暑”。


    阴暑,中医学认为是“静而得之”,“避暑乘凉得之”。


    暑热湿盛之时,腠理疏松,此时如果突然受凉,风寒湿邪便会长驱直入,从而引发中暑症状。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、全身酸痛、恶心、发高烧等。通常在睡眠、午休和纳凉之时,或者是过于避热趋凉而得病,比如夜间露宿室外,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,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,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而引发。


    而立秋后阴暑频发的原因,是因为立秋之后白天气温很高,而夜间气温明显下降,昼夜温差加大,皮肤腠理开合频繁,此时如果贪图寒凉,一热一凉之间让虚邪贼风有机可乘,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。所以,立秋之后,同样需要预防阴暑。



    立秋之后该如何预防阴暑呢?


    首先,不要贪图寒凉。由于立秋后是一个由热到冷的交替季节,早晚温差加大,冷热交互出现,冷空气活动使得气候多变。前半夜暑去爽来,很是宜人,后半夜则寒邪下注,室内暑湿上蒸。二者相交在一起,寒湿之邪便常常同时侵袭人体,对人体健康干扰甚大。因此要对付这种寒湿之邪气,特别需要注意穿衣、盖被。



    立秋胃口开,食补要讲究


    入秋后气候开始干燥,人们常常会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、大便干结、皮肤干燥等现象,这些中医称之为“秋燥”。


    立秋之际属于四时中的长夏,应以淡补为主。所谓“淡补”,是指补而不腻,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、清热、利湿的食物。


    中医养生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。粥利于健脾,可助脾胃滋阴,平衡健旺的阳气。